不少高级钟表品牌为提高腕表的精准度,不断寻找新的方法、科技或物料,例如采用硅制造游丝或平衡摆轮,然而腕表的核心原理在过去半个世纪一直没有改变,依旧从发条鼓出发,把动力先传送给齿轮组、再转给擒纵系统,之后直达游丝和平衡摆轮。一枚腕表走时是否准确,有赖平衡摆轮的频率振荡可否恒定不变,若可以,该腕表便可称得上完美精准。事实永远是残酷的,平衡摆轮的频率振荡不可能永恒不变,日子久了,机芯部件间出现磨损、润滑油干涸、部件不小心给磁化或受地心吸力影响等都会导致振频改变,造成误差。
18世纪,在高振频腕表出现之前的年代,人类多采用怀表观时,但由于怀表多处于垂直位置,结果重心发生严重偏移,振频受到地心吸力的影响出现误差。在1801年,制表大师宝玑先生发明陀飞轮,成功把所有因为重心偏移造成的误差互相抵消,令怀表可以走时准确。两百多年后的今天,陀飞轮依然是钟表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至爱之一,它的存在已经超越报时功能,是艺术和科技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