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渤海勘探发现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油田 变质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东濮油田东濮凹陷简介
1、中文名:东濮凹陷地区: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体格局:两洼一隆一斜坡一断阶面积:5300 km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复向构造单元。地理位置跨鲁西南和豫东北,呈北东向展布。
2、东濮凹陷是一个主要受北北东和北东走向断裂系统影响的地貌特征,其发展过程中,断裂主要分为基底断裂和层断裂,两者均为张性正断层。基底断裂发育较早,延伸长度可达100多公里,而层断裂主要在下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形成,走向与凹陷一致,多为重力滑动而成。
3、东明凹陷(石油工业部称东濮凹陷),在开封东北约100公里,位于渤海湾盆地最南端,地跨豫、鲁两省,走向北北东,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它是在古生界和残留中生界基底上发展起来的箕状断陷,南宽北窄,是渤海湾盆地向西南延伸部分。第三系沉积是凹陷主体,最厚达6000~7000米。
4、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兰考等五县,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南部,面积约5300km2(如图1-1所示)。
5、东濮凹陷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华北地台与鲁西隆起之间的交界带。这个凹陷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是地质历史时期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变质岩油是什么意思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它的岩性特征,既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因经受了不同的变质作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又具有新生性(如含有变质矿物和定向构造等)。
变质岩是由原始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会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变化。 变质岩的特征既受到原岩的影响,又具有新生性,如变质矿物和定向构造的出现。 根据原岩的类型,变质岩可分为由岩浆岩形成的正变质岩和由沉积岩形成的副变质岩。
变质岩油田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藏类型,地理结构很复杂,分布在地质特点和地貌情况多样化的环境中。变质岩油田虽然富含油气资源,但是它的勘探和开采的技术难度也非常高,甚至超过了陆地的页岩油资源。在变质岩油田的油气储备环境中,天然资源的分散程度较高,勘测和开采的难度也较大。
“两桶油”官宣!2023年十大油气勘探重大成果
年“两桶油”官宣的十大油气勘探重大成果如下:中国石化的重大成果: 塔里木盆地超深凝析油气新领域:探明石油达26亿吨,天然气储量高达2093亿立方米。 济阳坳陷利津洼陷新区页岩油:实现了亿吨级资源的突破。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证实了2800米以下存在丰富资源。
年公司来自墨西哥湾和北海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其油气总产量的56%和33%。此外,公司还在泰国、中国渤海湾、南中国海、印尼、澳大利亚和也门从事勘探生产活动。
东濮凹陷是什么?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复向构造单元,其地理位置跨鲁西南和豫东北,呈北东向展布。以下是关于东濮凹陷的详细介绍:地理位置与构造 地理位置: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西南部,是临清坳陷的重要次级构造单元。
东濮凹陷是一个主要受北北东和北东走向断裂系统影响的地貌特征,其发展过程中,断裂主要分为基底断裂和层断裂,两者均为张性正断层。基底断裂发育较早,延伸长度可达100多公里,而层断裂主要在下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形成,走向与凹陷一致,多为重力滑动而成。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濮凹陷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华北地台与鲁西隆起之间的交界带。这个凹陷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是地质历史时期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兰考等五县,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南部,面积约5300km2(如图1-1所示)。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北富南贫”,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95%分布在北部约2000 km2的范围内,而南部近3000 km2的区域内仅占5%;②“中央隆起带富油”,不同层系、不同成因的油气藏在中央隆起带北部约5000 km2范围内叠加连片形成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
东濮凹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一个盐湖盆地,其油气资源丰富。 该凹陷的断裂活动历史悠久,构造类型繁多,为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烃源岩成熟度较高,排烃条件优越,进一步促进了油气藏的形成。 中央隆起带及其多种砂体组合,位于生烃凹陷之中,构成了油气藏复式聚集带。
变质岩储层油气概况
变质岩储层油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其储油岩体遭受过风化溶蚀或构造改造作用,自身无生油条件,油源来自上覆的沉积岩层。“新生古储”为其主要特征,一般产自基岩或潜山中。
中国已发现的变质岩储层油气多数储量在千万吨以下,国外储量上千万吨的变质岩储层油气聚集也不多。大型变质岩储层油气田有:委内瑞拉的拉-帕斯和马拉油田,储量在108t以上;格鲁吉亚的萨姆戈里-帕塔尔祖里油田,储量约8000×104t;印度尼亚西的贾蒂巴朗油田,可采储量2200×104t等。
致密带分布于古潜山储集体的下部,由没有遭受风化的岩石组成,岩石没有发生破碎作用,该带的储集空间不发育。变质岩古潜山油气藏的类型 常见有块状古潜山油气藏和裂缝带状古潜山油气藏。
变质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风化孔隙、裂隙以及构造裂缝构成,其中岩石类型以混合岩类为主,同时包括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和碎裂岩类。在储集空间、油气聚集与分布方面,变质岩储集层与碎屑岩储层、岩浆岩储层存在显著差异。
在变质岩中形成的油田,其储集空间较为复杂,不像常规砂岩等储层那样具有较为规则的孔隙结构。变质岩的裂缝、溶蚀孔洞等往往成为油气储存和运移的重要通道和空间 。开采挑战:开采变质岩油田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不同部位的物性差异大,使得对储层的准确描述和建模难度增加。
世界上已知的油田都是在哪个岩层发现的
1、世界上已知的较大油田普遍发现于沉积岩层中。这些油田中的石油,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是一种储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和气态可燃矿物。石油中还包含约1%的其他元素,以及大约57种不同的化合物。
2、世界上已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田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区。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构成的有机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混合形成沉积层。 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加厚,温度和压力上升,这种过程最终导致了沉积层变成沉积岩,进而形成了沉积盆地。
3、世界上已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田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区。 沉积岩,也称为水成岩,是三大岩石类型之一。 沉积岩中含有的矿产资源,占据了全球矿产储量的80%。 相较于海洋沉积岩,陆地沉积岩的分布区域相对较小。 盆地外的沉积岩分布范围或保存下来的范围,通常小于盆地内的相应范围。
4、世界上已知的油田都是在沉积岩分布区发现的。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渤海勘探发现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油田 变质岩、渤海勘探发现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