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神马“投神马”是《接力》杂志推出的一个以创二代为主体的青年财富精英交流、分享的平台,致力于为投资者们提供投资项目经验,发掘Ta们成功路径上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
一个有性格的栏目
投神马
将不定期为大家请来一位嘉宾
Ta
也许是纵横投资领域多年的商业精英
亦或是刚刚涉足投资领域的黑马
也许是走在时代前沿拥有独特观点的智者
……
投神马
为你介绍投资领域的正确打开方式
◆ ◆ ◆ ◆
本期嘉宾
杨一清大众国际董事兼总经理
摄影师 | 肖石明
杨
一清,大众国际董事兼总经理,BU资本创始股东。他是“90后”,活泼乐观、有个性有主见;他是“富二代”,低调有度、才德兼备;他还是“企二代”,脚踏实地、虚心求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企业创新发展添砖加瓦。虽然拥有多种群体标签,杨一清依然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以高调、张扬来打造自己,而是要让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夯夯实实。在投资方面,杨一清目前负责公司的海外投资领域,主要以医疗、金融和科技为主。在投资项目时,杨一清选择以稳健为主,投资分散化、多元化。他强调:宁愿放掉可能具有未来成长性的项目,也不愿接手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项目。即使有些投资出现一定的损失,这对于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是可以承受的,也是一个年轻投资家所必须经历的,只要通过认真分析就能为下一步的成长做铺垫。
问答杨一清答题时间
您目前做哪方面的投资?
我们目前主要以海外投资为主,因为公司在这一领域是块白板。参加工作后,自己也主导了几个较大的海外投资及并购,现在也开始接手集团境内业务工作。
谈谈您海外投资的案例和经验。
在海外投资上,我们主要以医疗和科技为主,尤其是医疗领域,投资了一些成长性强、估值低、小而精的企业,前段时间也战略入股了2家海外上市公司。在科技方面,我们有做一些二级市场的投资,总体比较成功。还有一些Pre-IPO项目,都是比较后期且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我们的上市公司“大众公用”(600635)算是上海最大的燃气供应商,供应上海约40%的燃气,所以在公用事业方面会看更多相关的项目,并且计划今年去海外进行融资。公用事业包括城市基建和新能源等类型的项目,我们也有涉足。投资经验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有断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喜欢互联网,喜欢网红经济,就把公司大面积转型,这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在互联网这块,我们也是刚刚转型,所以不会贸然的投资一些可能未来成长性很大但也可能会灰飞烟灭的项目。
对您来讲,您对投资金额有限定的范围吗?
我们投资的项目金额一般都在1千-3千万美金。因为不是前期投资,是Pre-IPO上市前的融资,所以标的一般要大一些。而且我们看成熟一点的企业比较多。我的原则就是:宁愿不赚最大的,也至少要规避亏本的风险。
您一般通过哪些方面去评判一个项目的好坏?
如果从互联网来看,我们会通过数据、现有团队可靠性、过往投融资经历以及市场份额和潜力这几个方面去评判一个项目的好坏。一般都要做很详尽的财务、法务尽职调查,要和股东进行多次沟通,真正了解了项目之后,才会去做相关的谈判。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集团的加入至少能为企业在长三角带来一定的协同效应。有些项目即使大家都说A轮好,而我的功课没有做足,我宁愿先把它放掉,等到B轮估值高一点时再投,也不会贸然去投。
如今投资环境过热,难免有些项目资料有水分,如何分辨这些所谓的“骗子公司”?
首先对我来说,我的投资是非常分散化、多元化的,我能够承受一些投资的风险和教训,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作为年轻企业家,接手公司的时候不要信心过大,不要觉得自己一下就有很大的能力去掌管整个企业。岁月的累积和管理能力是成正比的,只有当你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摸索出评判一个项目好坏的标准。
像电商类的项目,我们会从它的GMV、用户数、市场拓展情况这几个方面来判断。
举例来说,我们之前有投资一个跨境电子商务项目“美购”。拿到项目之后,我们和他们的APP技术官、运营官、HR、财务总监,天天扑在办公室里,最少呆了两个星期,亲身体会到了这个团队的拼搏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了解到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这时我才会把这个项目上报到公司投委会。而在投委会审核项目的过程中,我还会去考察这个项目。因为有些团队可能在法律上、人事上不健全,也可能会出现证照不齐的情况,这些无论对未来发展,还是以后的退出方面都会有很多障碍,这都是要考虑到的因素,需要一道一道的审核。初步审核通过之后,剩下的就是主观判断了。其实投资是一门数学和艺术的结合,数学这一关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艺术这关。未来大环境是不是支持这个企业的发展,也要去考虑。所以,我们做一个投资会花很多功夫了解它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朋友推荐,我也要亲身去尝试这个东西,觉得好,才会去做。
谈谈您的投资理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投资家很喜欢做VC、angle,以天使投资为主。我们企业恰恰相反,基本没有投过天使轮。我们更像一只乌龟,宁愿爬的慢一点,动作少一点,也要确保走的每一步都夯夯实实,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有一个长久发展。
就我个人来说,如果这个项目很好玩,我可能会出一笔资金做个小股东,也可能是这个团队非常好,我就会去投,我觉得这很正常。但是,个人投资和企业投资不同,两者的投资理念不能混淆。我个人投资过一些初创企业,有一些是物联网企业、有一些是直播企业。这些企业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且投进去之后,对了解这一方面的行业情况、团队构架,都是有帮助的。即使没有成功,我也不会抱怨什么,因为经验已经拿到了。而一旦企业进来投,就要考虑很多东西,毕竟上市公司或控股公司都有问责制。
所以在个人和企业的投资理念上会有所不同,企业投资较慎重,个人投资较随意。
中国创投有20多年的历史,最近这几年比较火的应该是TMT行业、大健康方面,您比较看好哪个行业?您觉得这个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我个人觉得中国未来在大健康、医疗包括制药方面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目前虽然有很多不错的造车公司、造船公司、造铁路公司,但没有出现一个严格意义上好的制药公司,现在很多药都是“一仿”药。“一仿”就是第一次模仿,有抄袭的含义在里面,大部分药企主要是靠渠道和销售在赚钱。这一块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而随着中国新生代的出现,我们的创新性在不断进步发展,所以制药、生物医药、大健康,肯定是一个大趋势,市场需求量也很大,这些应该是大多数创投公司都认可的。
除此之外,我并不觉得目前TMT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可投资领域,就是说这个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它更多的是往传统行业上转型了。就像阿里、京东包括携程这些企业,以前是定性为创新的科技类企业,未来就不能再算是科技类企业了,而是传统企业,未来它的估值一定是往下走的。而一旦搬到了传统企业上,它的投资理念就完全变了,会刷掉一大波泡沫。像VR,包括新的无人机技术才是新科技企业,这是不一样的。
在消费品、旅游方面,其实也是中国比较大的一个短板。老一辈人更多以工作为主,享乐为辅,或者根本就把享乐剔除。新生代成长起来之后,享乐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这些行业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界您最崇敬谁?为什么?
我最崇敬的投资企业家是郭广昌先生,他也是父亲比较欣赏的人。首先他有很强的前瞻性,始终能够走在一个趋势的前端。其次他愿意带着跟随自己已久的团队一同发展,这是极致天才和人格魅力的一种结合。有些人算的很准、很精、很细,也能够站在趋势的前端,但如果没法好好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表述出来,身边的人就不会理解,可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情商很高,社交圈很广,但是他没能站到趋势的前端或者没有看清一些东西,就贸然行动,其实会把身边的整个圈子给毁掉。所以,做到智商跟情商的平衡是非常难的。而郭先生是两者都兼备而且非常强的一个领导者,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
给接力杂志喜欢投资和正在投资的小伙伴们一些建议吧?
在投资方面,个人建议以“稳健”为主。做投资肯定是希望看到一些现金流好、发展稳定的项目。如果投资对象的理念和自己公司理念相同,团队建设、现金流也比较好,就可以做调查,看它是否值得去投。一个企业想要走的稳,就以软件投资为主,适当做一些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的投资。
想像这些英俊少年一样
有才又有财?
点击 阅读原文或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选中你感兴趣的领域
就会定期收到sexy的项目介绍
■ ■ ■ ■ ■
更多精彩,请关注接力《投神马》
后续内容,持续更新中……
相关链接
■ 投神马 |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文德国际苏文光的选择是这个
■ 投神马 | 首席打杂官颜朱平:投资软赛道领域的那些事
接力杂志是国内第一本定位于民营企业传承的杂志,拥有中国最广泛的二代企业家读者群。在传播企业家传承与创新的接力轨迹的同时,他将与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共同实现基业长青。
微信号:jielimag
● ● ●
影响下一代商业领袖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