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指终结周线七连阳迎来调整,受外围可能发生战争的影响,A股周五低开低走,证券、银行为首的金融股连续大跌,其中,跌幅最为巨大、最为惨烈的当属资源股,成为下跌的急先锋。
从资金净流入情况来看,主力资金主要流入了消费类股票当中,其中五粮液、伊利股份、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以及金种子酒净流入额排在前列。
从资金净流出情况来看,证券、化学制品、工业金属、稀有金属成为本周主力资金逃离的重灾区,其净流出额分别为770780.35万元、731036.86万元、699323.91万元以及556105.96万元。
有色金属股票,向来是A股市场波动最大的品种,涨的时候疯狂上涨,下跌则是相反的清醒,连续跌停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在这次有色金属股票普跌的状况下,是否所有的股票下跌都是合理的?还是其中有不少被错杀?
对此,我们来做一个理性的分析。首先我们对有色金属进行一个分类,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供应端收缩带来的价格上涨。典型的比如煤炭,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煤炭去产能目标——“用3年至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在政府供给侧改革收缩供给的背景下,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
其他的大宗商品也是类似的,包括钢铁、锌、锡等等其他大部分有色金属,都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压缩供应所造成价格的上涨。
那么在需求端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吗?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数量型的增长,也就是依靠资源投入的数量驱动增长,尤其是过去十年,在城市化浪潮中,中国对资源的消耗达到了顶点。我们过去十几年都是数量型增长。靠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所以过去的十几年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投入资本的增加,而不是来自于效率的提高、技术的进步。
但是这一进程正在放缓,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缓慢爬升的过程之中。虽然对于资源的消耗依然巨大,但是巨大的产能依然存在,只要价格暴涨,闲置产能就会恢复,从而压抑价格的弹性。我们很难想象煤炭、钢铁等股票能够有十倍的上升空间。
第二类是需求端大幅上涨带来的价格上涨。典型的比如新能源汽车引发的上游价格的上涨。典型的比如锂、钴、稀土。
昨天,也就是8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7月汽车产销数据。7月份,汽车销量197.12万辆,同比增长6.1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6万辆,同比增长55.2%。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长放缓,新能源汽车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亮点。
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对于上游资源的需求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个统计数据:
碳酸锂:无论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还是三元正极材料,都离不开碳酸锂。以特斯拉ModelS为例测算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碳酸锂当量需求,一辆Model S对碳酸锂当量需求在82kg左右,折合耗用量为1kg/kWh。相关股票有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雅化集团、融捷股份。
钴:钴元素是NCA和NCM三元材料必不可少的上游原料,随着三元材料对碳酸铁锂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朗,钴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NCA三元材料中钴元素需求量约为0.14kg/kWh,一辆新能源汽车大约需要钴12公斤。相关股票有洛阳钼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等。
铜:一旦到了电动车普及的时候,铜的需求会大幅上升。例如,比亚迪用于出租车的E6,这一款车的铜的用辆在130公斤,要知道,这辆车才2吨重。第一个,电池要用大量的铜,它的负极要用铜箔,中间的连线要用铜,电机所有的绕线全是铜。我们测算,如果全球7000万辆车全是用电动车的话,一台车按130公斤铜算的话,一年要900万吨的消耗。而全球铜的产量在2500万吨/年,差不多要增加40%的铜的用量。相关股票有洛阳钼业、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等。
铝:电池的正极是用铝箔,电池的壳体全是铝,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汽车的轻量化会更加得到重视,因为重量的压力迫使这个产业必须大量的使用铝合金,包括悬架,包括底盘,都要用铝。虽然贵一点,但是电池可以少装一点,续航里程可以增加一些。比如像比亚迪做的电动大巴,全是铝合金的,不可能用钢的,因为电池本身很重,承受不了那么多钢材的重量。我们算了下,一台车铝的用量也在100-120公斤。现在的燃油车用量大概是20公斤,也就是增长将会达到6倍。按照7000万台车来算,也差不多是900万吨。铝的全球生产量在7500万吨,差不多增加了15%。相关股票有中国铝业、云铝股份、焦作万方等。
稀土:在新能源汽车中被大量使用的永磁电机所使用的稀土永磁材料是将钐、钕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可选用两种原料:一种是能量密度极大但储量稀少价格昂贵的稀土钐-钴,另一种是资源广泛、加工性良好的钕铁硼。伴随节能汽车的高速发展,价格低且磁性高的钕铁硼的需求正高速增长。
根据正海磁材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的信息显示,通常情况下一台新能源商用车电机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用量约在5到10公斤左右,一台新能源乘用车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用量约在2公斤左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200万辆。那么我们假设新能源车平均单车消耗钕铁硼磁材在2.5kg,到2020年磁材需求将达到5000吨。据亚洲金属网的估计,2016年国内钕铁硼磁材产量不到9万吨。假设2020年年产量不变,以此计算新能源车的5000吨磁材消费将占国内总产量的5.6%左右。相关股票有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厦门钨业、包钢股份、盛和资源、正海磁材、中科三环等。
硫酸镍:国内硫酸镍的产量在2013年以前大概在14万吨左右,由于新能源产业链的拉动,过去3年产量逐年增加,2016年硫酸镍的产量将近20万吨,目前产量年化增速在25%左右。下游需求方面60%的硫酸镍用来生产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40%需求是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我们测算目前新能源汽车单车消耗硫酸镍约75千克,按照新能源汽车17-19年50、70、100万辆测算,新增硫酸镍需求3.75,5.25,7.5万吨,增长潜力巨大。目前动力电池技术朝更高放电量,更高镍三元材料发展,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单车镍用量还会进一步提升。相关股票有格林美、吉恩镍业等。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有色金属,我们还可以挖掘到军工金属:铼,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符号为Re,熔点3440℃,沸点5627℃;具有高熔点、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以及优异的机械稳定性。相关股票有炼石有色、钢研高纳等。
最近局势紧张,军工金属铼相关的公司值得大家关注。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单晶叶片则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单晶叶片由于处于航空发动机中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被视为航空产品第一关键零件。铸造单晶叶片,离不开一种特殊的金属:铼。作为自然界最后被人类发现的一种稀有金属元素,铼在地壳中的含量比绝大部分稀土元素都少。
曾经中国并非铼的主要产出国,目前主要从美国进口,应该以手头的稀有金属和美国形成交换避免被过度把控。不过,公司在华山南麓矿山上的工作人员意外勘探到了稀有金属铼,并且储量高达176吨,约占7%的全球储量,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
来源:炼石有色2016年年报
炼石有色目前主营钼矿采选,其钼矿中伴生稀有金属铼储量176吨,占全球探明铼储量7%以上。公司正在建设一条80吨/年含铼高温合金生产线和一条55,000片/年航空发动机涡轮单晶叶片生产线。公司的钼铼分离提炼已经进行多次工业试验,采用新工艺提炼的高纯度铼产品较传统方式污染少、纯度高。
专家表示,正式装备歼10B和歼11的太行发动机使用的就是国产单晶叶片,大修间隔从300小时增加到750小时,使用寿命达到了2000小时以上!如果最新单晶叶片技术能够应用到WS15发动机上,中国歼20战机将获得更强大的“中国心”。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资源股的暴跌,更多的只是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市场的恐慌,资金夺路而逃。失去了理性,忘记了价值。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上述拥有巨大需求前景的品种,下周如果股价继续连续暴跌,将是一次绝佳的买入良机。
风险提示:股市风险巨大,尤其是资源类股票,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高,股价波动风险高。上述提及的股票仅仅作为分析使用。据此买卖股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