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是对我们行人的一次警醒,以前潜意识里认为,那些交通规则都是拿来规范司机的,而行人是马路上的弱势群体,从而无意间忽视了规则。”这是“我家微信群文明记事”活动启动文明出行主题活动后,群主金女士给小编发的一条私信。这次启动文明出行活动后,我们收到很多像金女士这样的家庭群主们的热烈响应,“呼吁家人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规则其实也是我们关爱家人安全的一种方式。”群主们随即也纷纷在各自家庭群发出呼吁。
交警:9岁儿子是同学中的宣传员
今年年初,大连市交警支队依托全市各大媒体面向全市征集市民最痛恨的交通陋习,得到累计57.6万人次的关注,有20余万人次参与投票,选出排名前7位的交通陋习分别为:货车野蛮驾驶、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乱穿马路,酒驾毒驾、涉牌涉证、双黄线调头、轻微事故不撤离。据此,交警部门对此7类交通违法陋习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整治行动。作为此次行动执行者之一,沙河口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唐瑞琳感受明显,不论是司机还是行人,大家对于文明出行有了共识,尤其是“中国式过马路”在劝导下也得到改善。交通志愿者上岗后,因为有双眼睛在监督着,很多侥幸穿红灯过马路的行人也将迈出的腿收了回来。
唐瑞琳的儿子今年9岁,唐瑞琳告诉记者,因为爸爸的职业关系,孩子小小年纪对交通规则掌握得就很全面,凡是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几乎天天都在向儿子讲交通知识。得知这次文明出行主题活动后,唐瑞琳也在家人间传达,儿子自告奋勇,也要成为文明交通的宣传使者,在同学中呼吁文明出行。
爱心车队:全体签署礼让条约
我们此次启动文明出行依托家庭群,却又不仅仅限于家庭群,红十字爱心车队司机安师傅看到我们的活动消息后,就在其爱心车队的微信群发出呼吁。“只有多拉快跑才能多干活多挣钱,所以出租车经常被诟病。”安师傅不讳言同行中确实有部分司机为了能多挣钱而忽视交规,也有的是被乘客要求,无奈违规,比如按规定调头,乘客便认为你绕远,时常还会提出双黄线调头的要求等等,但他一直在爱心车队的微信群呼吁大家,从约束好自己做起,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家人才放心。
上个周末,马栏街道满庭芳社区辖区内的一支私家车车队就在社区专门签署文明出行条约,相约斑马线要礼让行人。“经常碰到有的斑马线附近没有红绿灯,车流密集,行人往往得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过去。”车队于师傅换位思考,十分理解行人的难处。他告诉记者,车队有私家车车主近70人,虽然活动现场来得不全,但他们在群里也发出文明出行的呼吁,得到大家一致称赞。
市民:行人更应该敬畏交通规则
在我们启动报道发出后,一位曾经在新加坡定居多年的八旬老人刘永明专程给记者送来一份手写材料。“提到文明出行的话题,我特别有感触。”刘永明回忆在新加坡生活的时候,当地一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件事情,新加坡主管交通的上层人士驾车途中,临时有一件不得不办的事儿,在不该停车的地方停车了。恰巧被巡警发现,巡警照章办事。事后,这位上层人士还做了自我批评,并刊登在报纸上。这件事让刘永明看到新加坡人对交通规则的敬畏。
回国后,刘永明仍然保持在新加坡养成的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习惯。老人住在教师大厦,一日到西安路沃尔玛购物,路经五四广场的时候,突然发现过马路需要走一段“U”型人行横道,一些行人嫌麻烦、绕远,冒险在车流中横穿过去,他却坚持走人行横道。“别拿生命去考验司机的应急反应。”刘永明时常这样提醒着身边的老友和家人。
来源:新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