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不久前曾经刷过屏的值乎吗?这个打着“不白白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旗号,在知乎Live上线的实时付费问答的功能,亮相之后瞬间成了现象级爆款,被网友们玩坏了。
不只是值乎,分答也成了“国民老公”的心头爱。近日王思聪现身分答,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用32个问题“秒赚”23万。6月3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也在知乎live上进行答疑分享,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被销售一空。据悉,李开复回答了近30个问题,当日收益达到10万元。
纵观中国的内容市场,无论是音乐、影视剧,还是小说、新闻,甚至是如今的应用,人们普遍认为内容付费并不现实,这些内容都可以免费获取。随着知识型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接受内容付费这个现实。罗振宇认为“分答”的诞生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提问和回答的双方都应参与收入分配,二是内容收费是大势所趋。
我们姑且不说“值乎”算游戏还是算知乎的新功能,或者分答的机制是否合理,仅就目前而言,这种现象级的刷屏,至少从侧面可以表明:人们开始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值乎和分答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好知识是需要付费的。而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做直播当网红的时代里,或许值乎和分答的最大意义,是告诉我们有知识也可以做网红。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在分答最近的收入TOP 100用户榜上,除王思聪、汪峰、章子怡、情感专家“不加V”外,ID名为“科学家种太阳”的中科院心理硕士也名列前茅。分答上活跃的医生覆盖内科、胸外科、妇产科、牙科等领域,他们大多是医学博士,提问价50元以内,似乎比专家挂号还划算。
而像罗振宇这样的自媒体大V,通过持续优质的内容输出,培养出具有认同感的用户,在输出读书品味的同时,顺利实现流量变现。据悉,2015年,罗振宇卖出了2亿元书,这还不包括500多万的会员费。并且,在去年的跨年脱口秀上,他还创下了两日入帐4500万的记录。目前逻辑思维估值翻3倍达13.2亿。按这个发展速度,未来对于知识精英而言,在通往网红的道路上,只会越走越快。
过去的一年里,朋友圈涌现的现象级产品,如足记、红包照片等不在少数。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新鲜之余,究竟能为我们留下什么。以分答为例,它由果壳网运营,吸引了知乎的一大批用户进驻,其问答方式也像极了知乎。
不过目前分答似乎还算不上是一款知识分享性质的成熟产品。它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八卦、狭义的知识和观点三类。试想:仅靠一分钟的语音回答,很难有人能通过这种有偿的问答或者“偷听”来获取知识吧?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知识传播,很可能是通过交流,进行观点互换,才能对问答双方有所获益。交互式交流更为科学及合理。
与分答和微博相比,人们往往更愿意将知乎作为一个专业的知识平台,而把分答和微博作为社交平台。尽管目前分答吸引了一批大V试水,但从长远看,在分答上靠知识赚钱的“马太效应”明显,备受瞩目的不是网红就是明星,普通人想一夜暴富似乎不太可能。
比如王思聪在分答上自曝八九年前曾让一个女孩意外怀孕做人流,称“当时是正确的选择”,现在保护措施做得很好。
截止5月29日,这个问题获得了8670人偷听,提问者也获得不错的奖励。王思聪短期内能在分答赚很多,除了人们对分答产品有好奇心外,在网络围观效应下,是人们的猎奇心理做崇,跟知识无关。
这种投机背后的八卦属性和娱乐社交属性更胜一筹。事实上,与其说分答是一个知识产品,不如说它是一种影响力社交下的产物。随着章子怡、佟大为、王思聪等人的入驻,分答更像一个为大V服务的平台。
吊诡的是,近日有媒体获取了某公关公司意外流出的知乎大V名单,这些知乎大V悉数被挖到了分答上。
这种大V集体“叛逃”的场景,像极了早年微博拉大V的做法。当初,微博正是通过大量明星和KOL引流,利用中V(医生等)消化长尾需求,进而实现了用户沉淀。
目前这种一分钟问答的提前付款方式,可以很快让大V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割韭菜”似的变现方式,难以摆脱本末倒置之嫌。这恰恰是一种最不利于内容生产者的模式。因为它很难为普通用户提供更有意义的路径和知识,似乎也与果壳或知乎分享知识的初衷背道而驰。
李开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非常看好知识分享这个路径,并建议企业不要太快被一种模式锁定,而应该在多个模式间试水。目前想搭建一个知识市场的确困难重重,不仅要考虑用户问题,还要看大V是否乐意,平台的活跃度能否维系,也很难说。
如今,分答背靠果壳网,值乎背靠知乎,他们很可能也会不约而同地走微博中心化的老路,挖大V就是典型的依靠名人效应来实现中心化的做法,这是非常野蛮的生长方式。未来它们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订阅“锋观点”公众号
与你分享视角最独特的原创科技观点